阅读历史 |

第567章 每一步都有坑(1 / 3)

加入书签

10年后,定性改为‘抗争’。

李铭等人此时还不知道有这样的大事发生,他们在商量调料包原材料的小事。

香辛料,盐,味精,酱料,这些的生产都不用讨论。

脱水蔬菜这个没有难点,在50年代初,为了支援战争,就紧急研究出来了。

脱水牛肉粉末,脱水鸡肉这些才是难点。

大家调侃的笑话:康师傅一年都用不完一头牛。

稍微有些夸张,实际需要的牛还是要好些的。

分配到每一包调味料确实非常少。

所以比较紧缺的猪肉、牛肉、鸡肉都不是问题。

关键问题是制作技术不行。

热风干燥方法。

热能不能充分利用,能耗较高,运行成本高的缺点可以暂时不计较。

高温热风对物料子粒的内部结构损伤严重,容易产生焦糊味,这个缺陷要处理好就有难度了。

冷冻干燥方法。

51年,在上嗨由葛学煊工程师最早设计成功冻干机,53年由五昌机器厂、合众公司、上嗨医疗器械厂分工制造。

由于质量差、品质不稳定,能耗比热风干燥更高,总共只生产了10套供应全国。

京城、上嗨只有一些试验性的冻干设备。

微波真空干燥技术不说。

这个技术暂时只在瓯镁日有在使用。

轮到罗芸好奇问道:“你这些调料是从哪弄来的?”

李铭坦言道:“估计你们也猜到了,是从国外进口的。”

张海洋心想路子真的野,连国外的东西都能弄到,“总不能以后也靠进口吧?”

李铭笑呵呵问道:“为什么不行?”

“真正做出来的调料包不贵,一包也就两三分钱的事,进口100万包也才两三万块钱。”

“到时候我们还可以进口小麦,出口面饼;用一小部分赚来的钱进口原材料生产调料包。”

原来还可以这样,张海洋被这天马行空的思路弄得有点懵,追问道:

“那面饼又可以出口到哪里?”

“港城就是一个很好的进出口通道,也可以出口给北朝藓,甚至弄到越国。”

实际上是胡扯,把陆路的运费算进去,最终成本会比港城高一大截,没有商人会采购这些面饼。

越国正在跟镁国佬打仗,屁钱没有。

北朝藓倒是一个不错的市场,此时有老大哥的照应,小日子美滋滋,农村已经全部通电,南边的人时不时跑去北边。

李铭接着说:“再说了,战场上瞬息万变,方便面也可以派上大用场。”

张海洋眼神一亮,“是啊,部队埋锅做饭很耗时间,只烧开水的话可以减少很多时间,可以降低因为生火而暴露位置的风险。”

“所以啊,咱们这个创新研究室责任重大。以后部队有紧急任务的时候,可以用方便面先对付两顿。”

李铭这下是真的没有忽悠,即使几十年后大大改善了野战食品,方便面也是重要的战略储备物资。

罗芸更关注进出口的贸易操作,感觉这才是做生意的正确思路,“晓白你也觉得这样能行吧!”

“可以吧。我感觉没问题。制作罐头的马蹄铁就是靠的进口,做好了出口罐头,一进一出还赚了外汇回来。”

跟着李铭长了好多见识,但每次有外人跟李铭在一起聊天的时候,周晓白就不爱说话,爱看男朋友挥斥方遒的帅气。

可惜这次是被忽悠了。

不谈运输成本,之前说过方便面的面饼制造用油不是那么好解决,棕榈油需要进口。

其他油炸出来的面饼没那么好吃,还会附带有油的味道,特别是保质期很短。

大豆、菜籽、花生这些油炸不了多久就会因为高温,发生氧化变质,发黄发黑,会让煎炸的物品变色,产品品质不稳定。

此时还不知道容易产生致癌物,知道的话更不可能用。

棕榈油可以承受长期高温,炸出来的东西品质稳定。

手工制造一些物品,任何国家都行,一上升到工业生产就处处都是技术门槛。

这也是很多人容易被忽悠的一个缘故。

项目听起来很符合逻辑,很靠谱,以为赚钱不难。

实际上里面每一步都有坑。

另一头。

港城。

矮仔周几个人被打断腿的事,放在全城,其实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。

阿海、阿荣等人为了不坠声势故意大肆声扬。

反正附近的帮派肯定很快会知道的,还不如主动说出去。

阿海等人的目的也很明显,让附近的帮派别想着捡他们的便宜,他们这些人损失不大,也已经做好了准备。

是一块容易磕着牙的硬骨头。

港城的帮派地盘大多是这样划分的。

某个大帮派占据一片区域里最好的几条街,占据来钱快的行业。

其他小帮派也能占几条边边角角没什么油水的街,搞些辛苦产业。

有了四大探长划分势力范围,抢地盘的事情少多了,但也不是没有。

阿海等人的应对算是正常反应。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